涨知识!去看不一样的长江禁渔科普展

1万年前武汉渔民捕鱼用的陶网坠,你知道长什么样?500年前的古代蔡甸渔政机构叫什么名称?卡子是姜太公钓鱼用的直钩?还有让有好奇心、好吃的小鱼落网的“花篮”。

日前,通过生动的蔡甸桐湖渔业发展史进一步推广长江禁渔、长江保护法的科普展一上线就吸引人关注。该科普展由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农村局、蔡甸区科学技术学会、蔡甸区人民政府桐湖办事处制作,目前正在蔡甸区桐湖办事处公开展览。

一枚陶网坠见证了蔡甸区桐湖1万年的渔业生产历史。陶制网坠用来使渔网下沉罩住鱼,桐湖农场香炉山出土的陶网坠等文物出自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1万多年。

桐湖农场香炉山出土的陶网坠。

蒲潭河泊所是500多年前的蔡甸区桐湖水产所。明朝嘉靖年间的《汉阳府志》清晰记录了“大桐湖”“小桐湖”等地名,“河泊所”是明代设置征收鱼税的官署。

这么多历史积淀的展示,给我们推行“长江十年禁渔”和长江保护法增添了一份厚重感、使命感。

蔡甸区桐湖是长江通江支流禁渔的重要战场。长江水涨水落,成就桐湖地区渔业资源丰富的天然捕捞场。历史上,蔡甸桐湖居民长期以捕鱼为生。20世代50年代,桐湖泛水,渔业兴盛一时。蔡甸桐湖泛水区鱼类有30多种,与长江常见的野生鱼类基本一致。蔡甸桐湖渔业由盛到衰,也和长江生态恶化、渔业资源衰竭历程一致。

科普展上展示了数十种珍稀水生动物生存现状的图片。

科普展还展示了长江鲥鱼、白鱀豚、长江白鲟、长江江豚、中华鲟等数十种珍稀水生动物生存现状的科普图片,其中白鱀豚、长江白鲟已经绝种,长江鲥鱼、长江江豚、中华鲟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

展览用详尽的图片资料宣传了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意义:长江经济鱼类通常需要生长4年才能繁育,10年禁渔将为多数鱼类争取2—3个世代繁衍。野生鱼类种群恢复,有利于长江水质及整体环境的恢复。

据蔡甸区农业农村局介绍,2020年7月1日零时起,武汉市正式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此外,自2021年起,蔡甸区还规定,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长江通江支流东荆河蔡甸段水域消泗乡港州村至桐湖香炉山渡口、消泗乡挖沟村至桐湖香炉山渡口,进入季节性禁渔期,为期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