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事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事关亿万家庭幸福安宁,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检察机关责无旁贷。一直以来,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检察院立足职能,引入社工专业力量,创新工作方法机制,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落到实处。
引入社工专业力量
实现未成年人帮教工作合作共赢
在传统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检察机关集案件办理和帮教矫正于一身,案件办理的专业化、帮教矫正的有效性有时难以全面兼顾。一起未检案件,让蔡甸区检察院打开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17岁的小宁是一名中专生,2016年因三次入户盗窃被公安机关立案。蔡甸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审查过程中了解到涉案未成年人平时表现良好,在学校一直担任学生干部,还获得过诸多奖励。在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并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后,该院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确定了为期6个月的考察期限。
“仅仅作出不起诉决定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终结,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案情的基础上加强帮教,我们的专业性不足,是否可以考虑专业力量。”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该院办理案件的未检检察官的头脑中产生,当其向院领导作详实的汇报时,得到了大家一致同意,并且也得到武汉市检察院未检部负责人黄静的大力支持。在武汉市检察院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蔡甸区检察院与武汉市万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接,委托该中心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实行“一对一”全程帮教,帮助小宁顺利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心理疏导、跟踪回访等活动,通过社工的个案服务、社区服务等形式,能够更好地帮助涉案未成年人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顺利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实现了未成年人帮教工作高效合作、互助共赢的良好效果。
建立异地协作机制
破解异地考察帮教难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未成年人跨区域犯罪问题日趋增多,怎样保证跨区域被附条件不起诉人在考察期内不再犯罪、真正融入社会,破解异地帮教难题,是未检部门面对的重大挑战,以往因分属于不同行政区域,异地检察机关缺乏沟通机制,来往较少,导致一些跨界涉罪未成年人案件的办理上既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又不利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帮教管控、回归社会。
2016年,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协助组织卖淫罪的案件时,涉案未成年人户籍所在地在荆门钟祥,异地考察帮教带来时空上的障碍,考察帮教能落到实处吗?这个难题怎么破?蔡甸区检察院和钟祥市检察院进行了多次沟通联系,双方达成共识,愿意共同努力做好外地未成年人涉罪后的帮教工作。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建立了未成年人检察异地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未检工作的理论研究、经验交流、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均纳入了合作范围,由此全面开启了未检工作合作模式,共同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针对未检工作异地协助机制进行有益探索,切实通过办案地检察机关委托涉罪未成年人居住地相关单位进行异地观护,降低了对外地未成年人的起诉率、羁押率,有效维护了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心理+资金”三重救助模式
维护未成年人权益
2019年7月,13岁学生邵某某遭杨某某猥亵,案件发生后整个家庭饱受打击,接到司法申请后,该院多次到被害人家里走访调查,了解到被害人父母均在外打工维持生计,家庭生活困难,针对被害人邵某某的家庭情况及其个人遭遇,蔡甸区检察院制定了“个性”救助方案,主动启动司法救助程序,采取“法律+心理+资金”三重救助机制,专门指定法律援助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和帮助;随后与妇联、团区委、区民政局等单位沟通,联系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受害人邵某某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救助,尽能力帮她们抚平伤痕、走岀困境,主动及时为被害人邵某某申请了4000元的救助金,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引导被害人勇敢面对新生活。
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
为青春保驾护航
蔡甸区检察院自2013年起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帮助教育未成年人知法、守法、用法,提高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该院成立法治巡讲团,丰富形式,经常在“开学季”来临之际,在蔡甸区中小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为进一步构建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凝聚合力,2018年4月27日上午,蔡甸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蔡甸区检察院隆重举行。该青少年教育基地为蔡甸区首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由蔡甸区委主办,蔡甸区检察院承办,辖区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共建共享,旨在为广大青少年传播法治声音、增强预防犯罪意识。基地占地600多平方米,分个四个功能区:法治展厅、法治课堂、生命安全教育体验区以及新荷未检工作室。同时它也是武汉未检心港湾大家庭中一员,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该院积极贯彻落实“一号检察建议”,进一步推动法治进校园活动,检察长给全区校长(园长)讲授法治课,共同维护校园这一方净土。
“小荷才露尖尖角”,为未成年人保驾护航,引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蔡甸检察人将继续奋斗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