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未来可期 武汉市重磅规划出炉!

《武汉市国土空间“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这些区域未来5年将迎来重大发展。《规划》重点按照“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落实“五个中心”建设的空间需求。《规划》提出:至2025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达到138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200平方公里。

“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按照“一主引领”战略要求和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目标,突出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图

围绕“五个中心”的核心职能,加强空间支撑谋划,落实重点功能区片、重大工程,全面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交通网,建设创新、繁荣、时尚的大都市。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图

“主城做优”:着力优化主城人口规模、高端要素、先进功能,挖掘主城人文价值,提升空间品质,培育多元创新空间,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主中心”。

加强打造“两江四岸”中央活动区,以汉口沿江、汉正街、武昌滨江为核心,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武昌古城、汉阳古城、汉口历史风貌区为核心,推进古城新生,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文化魅力;

推进建设白沙、谌家矶、汉阳滨江片。

特色化发展四个主城副中心,推进杨春湖、鲁巷、南湖、汉江湾分别打造特色服务业集聚区。

推进主城形成“一廊两心”魅力生态区,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进一步提升东湖绿心,加强天兴洲绿心的生态管控与适度游憩功能发展。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图

“四副做强”:加快建设光谷副城、车谷副城、临空经济区副城、长江新区副城。

提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网络安全、临空经济、航天航运、未来产业等核心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每个副城按照100-200万人的标准配置各类设施,深入推进副城的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副城产业引领、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等能力。

重点以轨道交通、快速路的复合交通走廊为主要轴向,带动新城中心、工业倍增园区、物流园区(中心)、地铁小镇、新城公园等功能空间单元的综合发展。

29个市级重点功能区片一览表

形成支撑城市“五个中心”和滨水文化名城的重点功能区,主要包括29个市级重点功能区片。

21个区级重点功能片区一览表

依托新城中心、产业园区、枢纽节点等,推进建设21个区级重点功能区,进一步支撑城市战略目标和格局。

10个标志性区域一览表

以重点功能区片为基础,进一步突出具有门户节点形象、战略功能示范的区域,加强空间、功能聚合发展,打造10个标志性区域。

武汉新建3座高铁站

在现状京广高铁、合武-汉宜客运专线四个方向基础上,扩大高铁辐射圈层,重点建设武西高铁武汉直通线、沿江高铁、京九高铁、武福高铁等骨干高铁线路。

新建汉阳站、武汉天河站、长江新区站等3座高铁站。实施武汉站改造提升。

启动铁路货运外绕线研究,构建城市圈货运铁路环线,实现铁路货车不穿城。

实现1小时直达武汉城市圈、2小时直达长江中游城市群、4小时直达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级城市群。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图

武汉新建8座过长江通道

重点建设友谊大道、武昌大道、右岸大道、左岸大道南段、高新大道等快速路,南泥湾大道、绿色大道、江夏大道等主干路。

重点建设二七、白沙公铁桥、堤角、光谷、双柳、簰洲湾、青菱、金口等8座过长江通道和江汉七桥、江汉八桥、江汉九桥、江汉十桥、多福路慢行桥等5座过汉江通道。

建成两湖隧道,谋划实施南湖通道、横一通道等地下大通道建设。

武汉建成“轨道上的武汉”

“加密中心、优化外围”,加快实施第四期轨道线网建设。

启动第五期报批及建设工作,建成5号线、12号线、16号线等轨道线路,开工建设13号线、17号线、20号线等轨道线路。

推动武汉至鄂州、孝感等方向的市域(郊)铁路建设。

实施汉正街、光谷等区域新型中运量公交系统,弥补轨道交通薄弱区域。

2025年形成约700公里的轨道网,建成“轨道上的武汉”。

加强医院建设

重点新建33家综合医院(含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4家医院)和专科医院。

填补南湖、杨春湖、古田、汉口北、双柳、庙山、常福等医疗服务资源空白。

加快推进市一医院盘龙医院、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市第三医院未来城院区等20家综合医院。

统筹推进光谷中心城儿童医院、塔子湖、武泰闸等11家专科医院建设。

新建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汉南中医院等2家中医院。

打造文化名城

重点打造以琴台龟北为核心,武昌古城、汉口沿江为支撑的的“一核两带”文化功能空间格局。

重点建设天河会展中心、武汉戏曲艺术中心、武汉中心书城等文化设施和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选址建设大型主题游乐园(类似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公园等)、大型博览馆、文化馆、体育馆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