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湖湿地又现罕见“迷鸟”大红鹳

11月3日傍晚,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操作“智慧沉湖”监测系统时,从大治垸高塔摄像头中看见一只“长相奇怪、平时没见过”的水鸟,与鹈形目、雁形目鸟类混群在一处觅食,但其外形独特,十分醒目,经系统识别为大红鹳。

这只大红鹳距离监控塔大约有2公里,一众工作人员通过摄像头看到它在湖中来回踱步,心情都非常激动,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沉湖鸟类新增记录。

大红鹳:

体型硕大(130cm)的涉禽。虹膜白色,嘴粉红色而嘴端黑色,为粗大靴型,脚粉红色。颈、脚又细又长,前三指间有蹼。体羽白色,翼上覆羽粉红色,飞羽黑色。多栖息于湖泊、沼泽的浅水地带,主要以水中的藻类、小蠕虫、昆虫等为食,偶尔也吃小的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据文献资料,截至目前,我国只有59次154只大红鹳监测记录。有学者认为我国发现的大红鹳是由于气候变化、种群数量增加或原有栖息地破坏等原因,从距离较近的中亚-南亚种群迁徙至中国。

这只大红鹳刷新了沉湖湿地鸟种记录,也是时隔6年武汉的第二次记录,历史上唯一一次记录出现在2015年府河湿地。这标志着沉湖国际重要湿地随着环境日益改善,已成为受越来越多鸟类喜爱的栖息地,湖区的生物多样性也日渐丰富。

今年,保护区实施了“智慧沉湖”监测管理系统建设,为沉湖装上智慧之眼,助力生物多样性探寻与保护,逐步实现保护区信息化管理,本次大红鹳的发现也得益于它的视频监测功能。

“智慧沉湖”系统由百鸟数据提供技术支持,采用了声纹识别、图像识别、多模态计算、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与物联设备深度融合,能够全天候采集、分析、存储保护区内的数据,做到鸟类识别、环境监测、物种追踪,实现对巡护人员的实时调度指挥,完成各类生态数据实时分析和生态预警,为保护区的生态监测、科学研究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升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蔡甸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