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入伍,便军魂入骨。
退伍不褪色,
脱下军装,仍是“战士”。
在蔡甸区大集街西湾村,由退役军人余飞筹建的武汉陆海空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热门“打卡”地。这座展览馆是基于什么样的机缘建成的?近日,记者来到大集街,了解这位退役军人的故事。
退役军人下海创业
10年办3家企业
30年前,余飞怀揣着绿色军营梦参军,先后获得集体二等功1次,各类嘉奖15次。2000年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一名公务员。而不安逸于体制内生活的他,最后选择了自主择业,到民营企业里当一名普通销售员,没想到在做销售工作的第一年,销售额就达到一千多万元。
凭借着销售积累的资金和经验,2007年,余飞辞掉销售工作来到武汉创业,开办了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十年间,他开办了3家企业,并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其公司先后获得“中国3·15诚信企业”“中国知名品牌”“全国汽车配件行业十佳品牌”“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国际著名品牌”“全国信誉保证放心品牌”“国家信誉示范企业”等荣誉。
“要让大家了解更多国防知识”
萌生办军事展览馆念头
“一个人发展好,不算什么,大家生活都好了才是真的好。我们虽然脱下军装,但内心仍是‘战士’。国家军事更加强大了,国家才会更安宁,人民才会更幸福。我们要让大家了解更多国防知识,增强爱国心。”
余飞不忘参军誓言,事业蓬勃发展时,便萌生了办军事展览馆的念头。经过走访,2017年,他租下蔡甸区大集街西湾村一处山坡,随后开始动工建设,将军事展览梦变为现实。、
如此巨大的工程,他投资千万元,不仅用尽了全部的积蓄,还先后找亲朋好友借钱、向银行贷款。此外,从展馆设计、装修到筹备展品,余飞都花费不少心思。建展览馆初期一年多时间,他几乎没有回过家,春节都是让老婆和孩子一起来展览馆度过。
军事展览梦变现实
成热门“打卡”地
2019年2月,余飞的武汉陆海空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全国首家民间军事展览馆,也是武汉市第一家民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展览馆占地约10亩,分室外展示和室内展示两大块,室外部分展示的是大型军事1:1模型装备,都是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有些是退役、报废的装备,有些是定制、还原的军事模型。室内军事模型展览馆则集中展示国内现役军事装备模型,涵盖陆、海、空、火箭、战略支援及空天等军事装备。
由于内容全面,参观价值极高,目前,这座展览馆成为当地群众的热门“打卡”地,吸引不少人群前来参观学习。余飞还会亲自上阵,为参观者讲解革命历史。
观展中,大集街人武干事张远心潮澎湃,“深受爱国主义教育,我学到了很多军事武器方面的知识。我深刻意识到,红色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余飞表示,希望通过展示海、陆、空、火箭先进武器装备,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对国防的热爱、对祖国科技进步的自豪。
“我是全国5700万退役军人的一员,希望我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咱们身上流淌的,是那一份军人的豪情与情怀,我们的背后有强大的国家做支撑。”余飞说,未来将以满腔热情把展览馆建设的更加完善,让这里更好发挥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热衷公益事业
回馈社会
除了干事创业有底气,余飞还热心公益事业。当看到媒体上报道云南大拉坝地区十分贫困,余飞心里很不是滋味。2016年,他约上朋友一起实地探访,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撼。“车辆进不去,只能靠走,大多数孩子都光着脚。”
回来之后,他当即组织全体员工一起观看了《希望树》微电影,并分享所见所闻及感受,希望大家尽自己的一份爱心。随后,余飞将旗下两家公司设立了爱心救助专项资金,为云南大拉坝捐款捐物。2020年疫情期间,余飞积极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6月,余飞组织成立了蔡甸区退役军人志愿突击队。
十三年来,余飞所办企业先后解决了239人就业,其中残疾人5人、退役军人46人,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充分展现了一位军人崇高的品质与报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