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按照
“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
融合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
全力打造“965"产业体系
蔡甸区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
如何打造?
在7月28日举行的
武汉市"965"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五)上
蔡甸区委常委、副区长黄江波介绍了
蔡甸区产业地图编制和产业发展情况
蔡甸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五个中心”要求,精准对接“965”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融入车谷副城建设,高标准谋划编制产业地图,努力打造现代化大武汉的重要增长极和靓丽窗口。
蔡甸区产业地图
“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
在空间布局上,蔡甸区着力构建“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及空间布局。
“两城引领”
重点发挥“两城引领”作用,强化产业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
蔡甸区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蔡甸城关等区域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推动形成产城融合示范,打造生态新城。
重点建设39平方公里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突出“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示范引领、面向未来、模式创新”,举全区之力推进中法生态城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体验消费、高端国际健康医疗、节能生态、绿色智慧交通、创业服务等六大主导产业,推动中建·中法之星、优炫信息安全产业园、光控特斯联、长江日报文创园、中法航空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一座产业创新、生态宜居、低碳示范、中法合作的生态之城正日见雏形。
以61平方公里的蔡甸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对接、对标、配套、服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产值千亿级中等城市规模现代化产业新城。
目前,已吸引伟巴斯特、优尼、博格华纳等30余家日资、美资龙头企业落户,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居和绿色建筑等四个百亿级产业链。2019年,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落户蔡甸经济开发区,将在5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打造中德经贸合作交流的展示窗口、国际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
“三带联动”“六镇协同”
在重点打造“两城”的同时,蔡甸区由点及面、扩面提质,推动“三带联动”“六镇协同”。
其中,“三带联动”,即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打造318国道三产融合示范带,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发展全域旅游,探索不同类型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打造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围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打造汉江沿线精致农业示范带。
同时发挥区域特色,实施“六镇协同”,即: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农旅小镇;擦亮文旅融合名片,打造九真文化小镇;发展生态旅游,打造生态旅游名镇;发展园艺经济,打造国家园艺小镇;做足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文章,打造国际湿地小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公园,打造现代农业小镇。
着眼全市“965”产业布局机遇
挖掘自身优势产业
在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上,蔡甸区既着眼全市“965”产业布局机遇,又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充分挖掘自身的产业要素资源和发展潜力,全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智能制造、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引领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家居和绿色建筑、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精致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开创性谋划布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精致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精致农业取得长足进步。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挥电装、伟巴斯特、博格华纳、佛吉亚、立中等汽车零部件国际知名企业的引领优势,承接“车谷副城”产业资源外溢,不断丰富汽车产业链形态,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到2025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智能制造产业。依托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牧野汽车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家电等领域,全力打造全省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300亿元。
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全域发展理念,构建“一轴三区”空间布局,即以嵩阳大道为主轴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以花博汇、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法知音小镇为核心,打造窗口性示范景区;以九真山、嵩阳山、索河为主体,打造发展核心区;以消泗油菜花海、沉湖湿地为主体,打造生态旅游延展区。力争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围绕全市“光芯屏端网”产业布局,依托冠捷、恒生光电、恒发科技等重点企业,积极培养打造5G产业生态链,重点发展汽车显示屏、智能终端显示屏等高端显示产业。力争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值达400亿元。
智能家居和绿色建筑产业。依托欧派集团华中智造基地、绿明华天、美巢等重点项目,加速家居智慧生态体系建设,推动新型绿色建筑建材、智能家居等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新兴增长点。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依托常福大健康产业园、上药科园等重点项目和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等三甲医院,大力推动生物医药、医药食品、中医药及医药物流产业发展,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配送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集医疗、养生及绿色食品于一体的康养休闲产业带。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现代服务业。发挥中法生态城、常福之心、柏林地铁小镇等产业平台优势,集中优质资源,集聚发展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领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价值提升,带动商贸服务、康养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功能升级。
精致农业。依托张湾蔬菜产业示范园、白湖水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实施农业补短板提升、品牌农业等十大工程,推动农业精细化、高效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创建3个田园综合体,打造8条精致农业产业链、8个精致乡村休闲游示范村。
打造中德经贸合作交流的展示窗口、
国际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
中德国际产业园作为蔡甸区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域,也是未来重点打造的产业平台,是见证中德友谊和中德国际合作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高水平开放平台。目前起步区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
坚持国际标准、中德特色,高标准规划建设德国中小企业产业园、德国中小企业孵化器和德国企业之家,为企业提供集展示、孵化、办公、培训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坚持政策最优惠、服务最高效、支持力度最大,打造投资环境最优园区。制定发布《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产业发展政策》,涵盖企业落户、金融、高管人才等方面8项相关支持政策。精准出台《中德国际产业园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落户的德资企业,从土地、厂房、落户、固投、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全市率先实行“净地”挂牌、“标准地”出让、建设“标准厂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全生命周期+帮代办”服务模式,设立企业服务区,基本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
加快聚集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智能物流四大产业。“十四五”时期,中德国际产业园将签约引进20家以上德国或德资背景企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亿美元,加快建成中德合作示范园区、武汉对外开放新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