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法院弹好“123”协奏曲 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蔡甸法院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倾心弹好中心建设、繁简分流、多元共治协奏曲,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2020年,蔡甸法院一站式质效指标综合得分排名全国基层法院第一,被评为“全省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示范法院”荣誉称号。

建设一个中心  

打造现代诉讼服务体系

坚持“厅、线、网”融合发展,蔡甸法院推动诉讼服务中心从单一实体服务向立体智能服务转变,打造一体化的现代诉讼服务体系。

诉讼服务大厅

全面升级改造诉讼服务大厅,系统优化功能布局,设立导诉、自助立案、立案登记、调解、快审、信访等六大功能区,集中立案、调解、审判、执行以及送达、保全、鉴定、信访办理、智能查询、交费退费等20项功能。

诉讼服务大厅一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结合“智慧法院”建设,整合诉讼服务大厅、互联网法庭、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等线上线下诉讼服务资源,推动实体服务、热线服务、网络服务融合发展,实现“诉讼服务24小时不打烊”。今年以来网上立案2100件、办理跨域立案51件,受理网上鉴定保全申请35起,网上办理交退费86笔。

设置母婴室、老年人服务窗口等“绿色通道”,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让携带婴幼儿的妇女、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的老年人等群体感受司法温度。6月初,新的诉讼服务中心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带给当事人以全新的诉讼服务体验,让他们能够享受从立案到执行全业务流程“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的便利。

推行二次分流 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依托诉讼服务中心案件分流职能,积极探索“法院+”协作机制,推动形成“社会调解在先、法院诉讼在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

互联网调解室

线下调解室

聚焦诉源治理,开展第一次分流。蔡甸法院将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等指标纳入蔡甸区平安综治考核体系,推动形成党委主抓、法院主推的诉源治理新格局。

一方面“走出去”,主动与工会、妇联、工商联、交警大队等多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形成多元多领域解纷合力;一方面“请进来”,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了人民调解室、律师工作室,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常见批量系列案件纳入分流范围。目前,蔡甸法院已经和10个部门或单位建立诉调对接平台,有8个调解组织和40余名调解员、律师入驻诉讼服务中心,实现对矛盾争议不大、标的额较小的案件的第一次分流。

诉讼服务大厅信息查询系统

聚焦审判质效,开展第二次分流。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法院之一,蔡甸法院积极完善程序适用规则,对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情形进一步细化,进一步促进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运行,实现审判团队资源、诉讼程序适用与案件性质类别精准匹配,不断提升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水平。

强化三大支撑  跑出快审快结加速度

聚焦审判工作效率,蔡甸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综合运用诉调对接、快审速裁、云端审判等多种方式,全力跑出分调裁审加速度。

今日调解员

加强诉调对接。组建诉前调解团队,指导和培训进驻法院的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扩展诉前调解纠纷范围,对适宜调解的案件优先调解,2021年诉前委派调解纠纷1902件,成功化解893件,纠纷诉前化解率达46.95%,对达成诉前调解协议,经当事人申请的,由诉前调解团队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固定调解成果,受理司法确认申请168件。

速裁团队开庭审理案件

加强快审速裁。抽调全院精干人员,组建快审速裁团队,健全简案快审工作机制,明确将小额诉讼案件以及争议不大、权利义务明晰、标的额在200万元以下的民商事诉讼案件归口速裁团队审理。通过简化程序、缩限审限、要素式审判等方式,速裁团队4名法官办理了全院36.71%的新收民商事案件,平均结案用时35天,较法定审限缩短55天。

互联网法庭

加强云端审判。加强信息技术与审判执行的深入融合,依法有序扩大在线诉讼应用规范,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1个互联网法庭和2个在线调解室,整合人民调解平台、移动微法院、武汉诉讼服务网等线上资源,强化人脸识别、语音文字自动转换等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应用,为当事人提供在线调解、审判等服务。去年疫情期间,蔡甸法院以云端审判方式办理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案件经验被《人民法院报》报道。

今年以来,在线调解568件,在线庭审271件,其中在线庭审占所有庭审的19.6%,受到当事人群体的欢迎。


(作者:蔡甸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