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架被缴获的“列宁号”飞机
开飞机的是俘获的敌人
在旁边监视、往敌人头顶扔炸弹的
正是我的爷爷——陈昌浩
当时敌人以为是自己的飞机
都站在街头
等候物资空投
等到迫击炮落下时
才发现上当了
这就是著名的黄安战役
那一年,陈昌浩刚满25岁
就在战役爆发不久前
他刚刚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总政委
成为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政委
黄安战役是红四方面军组建后的第一场大胜仪,打乱国民党军的围剿部署,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爷爷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先后进入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昌大学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大学学习。我这里还有他当年的学生证。
陈昌浩一生打过无数场难打的仗。他有他的书生意气,也有他的铁血豪情。在漫川关战役,陈昌浩亲率部队死守战场,从敌人阵地中撕开一条口子冲了出去。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中,陈昌浩参与领导反 “ 围剿” 作战和进攻战役,以政治思想宣传为武器,使根据地队伍在短短时间扩展到近十万人。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张掖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说,“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
更难打的仗是心里的坎。爷爷当时是西路军的军政委主席,西路军当年血决祁连山的悲壮历程成为爷爷人生的转折点,也是爷爷心中永远的痛。
陈昌浩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悲愤碎肝胆,革命倍艰辛。抬头望宇宙,歌罢泪纷纷。1939年,经中央批准,陈昌浩去苏联养病,这期间,他参加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荣获苏联卫国勋章。
13年时光,仍然没有磨灭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信念。
据我三叔陈祖莫回忆,那时家里到处都是纸片,写满了俄语单词与中文汉字。爷爷不仅翻译了包括《日日夜夜》、《旅顺口》、《宁死不屈》等小说,编著翻译了许多马列著作,还倾注大量心血,翻译出版了《俄华词典》,成就了一项中苏间的伟大“桥梁工程”。
1952年春天,46岁的陈昌浩终于携妻儿踏上归国的列车。回国后,陈昌浩先后担任中国马列学院副教育长和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在人生的下半程,这位曾经驰骋沙场的将军化身为一扇窗口,成为马列主义的传播者。
1962年5月,56岁的陈昌浩最后一次来武汉。那时的陈奇月还在襁褓中,长大后,他偶尔从父辈那里听到爷爷的故事。2016年,他参与发起成立湖北省红军精神研究会,抢救红军史料,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军精神。
爷爷的一生是曲折的
终其一生
他都是忠于党忠于人民
他用自己的一生
兑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