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苗免费接种以来,武汉市居民接种需求明显提升,为方便市民就近接种,各区增加临时接种点并延长了接种单位服务时间。近期,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18岁以上的人群都可以通过电话、现场或线上预约,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疫苗接种。
但少数市民面对新冠疫苗接种,仍存在有观望、等待、犹豫情绪,导致错失疫苗接种和健康保护的最好时机,既让个人健康风险增加,也使得人群免疫屏障的建立滞后。
什么是“疫苗犹豫”?
“疫苗犹豫”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面临的十大卫生问题之一,是指延迟或者拒绝接受安全疫苗接种服务,其伴随疫苗使用而出现,但是传染病相关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使“疫苗犹豫”现象变得更为普遍。
哪些原因造成“疫苗犹豫”?
目前公众获取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信息条件有限,导致对疫苗接种持观望态度;许多成年人可能很久没有接种过疫苗,对疫苗和免疫的相关知识比较生疏,面对新冠疫情的肆虐,对新冠疫苗既充满了期待,也难免会有些顾虑。
如何应对“疫苗犹豫”?
”
基于这种情况,为了让预防接种工作者深入了解“疫苗犹豫”的原因、危害和应对,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研讨并形成《应对疫苗犹豫的广东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保证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的前提下,科学、规范地提供预防接种和咨询服务,消除公众对疾病的侥幸心理,提高接种疫苗的意愿,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在当前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逐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应对“疫苗犹豫”,专家研讨后达成五点共识:
”
1
履行法律规定,落实主体责任
2019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从疫苗研制、生产、 流通和预防接种等全过程加强了监管,全面严格规定法律责任。
随着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的日益完善,疫苗的质量和供应将得到进一步保证。应对疫苗犹豫,政府、部门、预防接种工作者以及公众应从不同角度共同努力,最大程度保障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2
持续开展上市后监测
疫苗上市后监测包括对疫苗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公众对疫苗接受度等指标的持续监测,以完善疫苗使用经验,丰富上市后证据。
3
加强风险沟通,传递正确信息
虽然疫苗是无法达到百分之百保护和安全的,但是疫苗接种的整体收益远大于风险。如果发生严重异常反应、疫苗质量问题或安全事件,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及时报告,快速展开调查,依法处理;及时与受种者沟通,保证信息的通畅,消除误解与恐慌。
4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疫苗可及性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同时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等技术创新预防接种服务模式。
5
加强专业培训,提升疫苗信心
医务工作者作为健康信息的重要传播者,如何提升他们的疫苗防病意识,使其正确传递预防接种信息,从而坚定大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提高疫苗接种率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疫苗犹豫”是影响疫苗接种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科学的宣传和引导非常迫切,能帮助社会公众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疫苗犹豫”,提升疫苗接种信心,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切实提升人群健康水平。
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请符合条件的市民朋友
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附:
参考文献:郑慧贞,吴承刚、张永慧等.应对疫苗犹豫的广东专家共识[J],华南预防医学,2020,46(5):46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