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中国金鱼武汉名片 蔡甸有位“金鱼匠人”

金鱼,是世界著名三大观赏鱼类之一,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武汉蔡甸有这样一位“金鱼匠人”,十多年来他用匠心培育出一条条独具风格的珍品金鱼,获奖无数,让武汉原本濒临灭绝的金鱼品种得到保留和繁衍,带领养殖户共同做大做强。他就是中国渔业协会金鱼分会副会长曾德刚。

3月10号,记者来到中法新城花鸟市场内的中国金鱼协会养殖场。珍珠、猫狮、兰寿......在曾德刚的养殖场,颜色饱满体态可爱的传统金鱼在鱼池里欢快游弋,令人目不暇接。

“中国金鱼在武汉有两个特色品种,一个是武汉的珍珠,一个是武汉的猫狮。”曾德刚告诉记者,这两个品种作为中国金鱼在武汉的地方名片,却一度面临濒危。

作为中国渔业协会金鱼分会的副会长,守护传统金鱼品种成为了曾德刚肩上的使命。两年前,他搭建起近一亩的养殖基地,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培育中。


“ 要想培育出个大、形美、色艳的精品金鱼,阳光、水质、喂食等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需要不断地尝试和研究。

曾德刚说,一条金鱼从受精卵孵化成仪态万千的成品金鱼,要经历不断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十分考验经验、耐心、技术等。别看这些金鱼看起来个头不大,背后的养殖工作却十分繁琐辛苦。要控制好水质,饵料要新鲜,水温要恒定。有时甚至半夜起来喂食、观察都是家常便饭。

这段时间也是曾德刚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他告诉记者,每年三月份从惊蜇开始一直到清明期间,鱼会大量繁殖产卵,然后进行孵化,而他要做的工作就是从上百万只鱼苗中,把品相更符合标准的鱼苗挑选出来,然后把它们培育养大,选苗工作要持续到八月。

这片500多平的养殖基地每年能培育出上万尾金鱼,而大多数则是提供鱼苗作为养殖用途,以保留品种。

很难看出今年已经47岁的曾德刚,曾经历过一场与死神的搏斗。也正是2010年的一场大病,曾德刚辞去了工作,将自己的爱好转化为生活的全部,全身心投入到金鱼养殖工作中。多年养殖工作的锻炼也使他的身体愈发健康,面对养殖的种种辛苦,丝毫不觉得疲累,反而沉迷其中。

用他的话说:“每一条金鱼都是中国文化的化身,就像我们的国粹,所以哪怕是透支自己的体力也愿意去做好。”

除了不断创新技术,扩大养殖面积的规模,曾德刚还致力于构建良性的行业环境,不断走访、学习、交流,积极在武汉开展参与金鱼鉴赏比赛,还曾多次受邀前往淄博、福州担任中国金鱼评比大赛的裁判。同时,他还积极帮扶贫困养殖户提供鱼苗,传授养殖技术,助力传承保留武汉特色金鱼品种。

曾德刚表示,目前正在着力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希望能整合资源,建设一个具有武汉特色的金鱼产业园,让更多人了解金鱼文化,并更好地发扬传承下去。


(作者:蔡甸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