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湖北省召开疫情防控例行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在会上介绍,根据有关规定,经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按程序报批后,决定自5月2日零时起,将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并相应调整完善有关防控措施。
■ 为何要下调响应级别?
近期,湖北省指挥部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湖北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疫情形势和防控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后认为:
一是省内疫情传播已得到基本阻断。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关闭离鄂离汉通道,牢牢抓住救治、阻隔两大关键环节,实行医疗救治、筛查甄别、小区封闭管理、公共区域管控等系列严格措施,省内本地传播基本阻断。4月4日起,我省连续28天无新增确诊病例;4月18日起,全省所有市(县、区)均降为低风险;4月24日,武汉市重症病例清零;4月26日,武汉市住院病例清零。前期应急性超常规的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同时,3月31日起,已连续32天无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月1日起,已连续 31天无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二是防控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全省疫情应急监测和指挥体系运行高效有力,定点医院和应急床位处于备勤状态,实验室检测、疫情调查处置和应急物资储备能及时满足疫情应急需要,能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扩散和反弹风险。
三是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基本形成。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防控责任明确,各项措施落实,公众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经综合研判、慎重研究,湖北省已具备将全省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的条件。
■ 下调响应级别后,防控策略有何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后,由省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
对于湖北来说,防控力度不减、防控手段优化、防控措施系统,将夯实联防联控基础,筑牢群防群控防线,加强防控与救治能力提升,做好重点人群管理。继续坚持“内防反弹、外防输出、严防输入”策略,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精准防控。
■ 防控工作将如何做?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党委政府领导。继续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指挥疫情防控的工作机制,“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二是继续做好社区防控工作。继续实施小区精准防控管理措施,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非预约不出游,指导社区居民做好个人卫生及自我防护,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提醒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治疗。
三是深入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常态化精准管理。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等四方责任,堵住薄弱环节,堵住反弹漏洞。在全面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加紧做好分类分时复学复课等各项准备。
四是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做实做细流调,做到常态化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继续加强无症状感染者筛查防控,进一步扩大检测能力,对武汉市“五类人员”和离汉人员中的重点人群、武汉市外的“两类人员”应检尽检。其他人员愿检尽检。对所有入境来鄂人员严格落实“四个一律”管控措施。
五是强化公共场所管控。继续暂停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营业;商场、超市、书店、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在入口处设立警示提示,提醒购物者做好个人防护,注明人员进出要求和人流控制标准。各类公共场所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做好清洁消毒,保持通风换气,促进室内空气流通,空调通风系统需关闭回风系统。督促服务人员、游客或顾客佩戴口罩,落实体温筛检措施,对于拒绝佩戴口罩、检测体温的劝阻进入,对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的及时报告场所所在社区,并采取临时隔离措施。
六是严格酒店、餐饮行业防控。酒店、饭店、餐厅等餐饮场所按照各地现有防控规定,落实堂食防控措施,控制就餐人数,推荐实行送餐及分餐等方式。对开放堂食的场所,加大餐厅内餐桌间距。严格落实餐饮场所进出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等措施,每日按规定频次消毒、经常性通风。对住宿场所入住旅客逐一如实登记,对所有住宿人员和来访人员进行测温查码,禁止住宿场所开放市内封闭式健身房、游泳馆、洗浴、茶室、棋牌室等娱乐场所。
七是强化院内感染防控。继续采取错峰、限制人流等措施,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发热门诊闭环管理,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措施,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八是加强宣传引导。以更大力度加强防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公众提高健康素养,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成为城乡居民的良好卫生习惯。
总之,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并不意味着降低对疫情的警惕性,反而更加考验我们的耐心和治理水平,需要我们做好较长时间常态化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慎终如始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因时因势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决不让来之不易的向好形势发生逆转,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 一级响应调至二级,武汉小区还要封控管理吗?
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成果来之不易。必须清醒地看到,城市重启后,人员流动聚集风险明显增加,居民防范意识有所松懈,社区防控力量也有所调整,加上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和康复出院后复阳患者,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保持防控成果的任务仍然繁重、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增加,因此,常态化防控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为此,武汉市将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疫情防控长效机制,持续做好小区封控管理工作:
一是充实防控力量。根据小区实际,动员组织小区居民、物业人员、安保队员和辖区志愿者,落实常态化防控力量;发挥网格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作用,深化群众自治;组织街道社区工作力量,加强巡查督导。
二是优化管控措施。继续加强出入口管理岗位责任制,对进出小区人员严格落实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小区出入口,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制发小区出入证、提前扫码等举措,提高通行效率。鼓励使用“武汉微邻里”、电子测温仪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武汉微邻里”、居民微信群、宣传栏、小喇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时公布疫情信息,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加强小区巡逻守护,及时规劝不戴口罩和聚集扎堆行为。深入开展无疫情小区创建,增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是深化基础工作。持续开展重点人群的疫情排查,突出做好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复阳”人员、境外来汉(返汉)人员以及密切接触传染源后返家人员等特殊岗位人员的跟踪排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对电梯、楼道和公共区域等重点场所和设施设备进行通风和预防性消毒,加强小区垃圾清理,引导群众树立健康卫生理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工作,坚持每日以上门、电话联系等方式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必要帮助,确保无遗漏。
五是压实防控责任。牢固树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输出”意识,警惕不降低、要求不降低。建立常态化社区防控长效机制,区、街道(乡镇)、社区 (村)三级联动。强化街道(乡镇)属地管理,突出社区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引导居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健全完善巡查督导,对失职失责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了解更多:
■ 什么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各地制定了本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应急响应是怎么分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以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
■ 不同级别应急响应对应哪级决策主体?
根据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不同级别应急响应,对应不同的决策主体。一至四级应急响应,分别对应国家、省、地市、区县4个级别的决策主体。
一级响应由国务院组织实施,各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务院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协调省内应急处置工作;
调整为二级响应,由省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
调整为三级响应,由市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
调整为四级响应,由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